▲小巧玲瓏的達松將軍廟。
旅遊日:2020年1月
◤寶劍塔/普利坎寺/Preah Khan◢
寶劍塔是我們這趟旅程第一個參觀的吳哥寺廟,為闍耶跋摩七世(或譯為加雅華爾曼七世,也被稱作微笑國王)即位時為其父親所建,屬12世紀的建築,因國王信奉佛教,因此為佛教寺廟。
➥ 延伸閱讀:闍耶跋摩七世 微笑高棉巴揚寺 Bayon Temple
寶劍塔規模很大、氣勢宏偉,有東西南北四個門,到塔門前先經過長長的參道,參道兩旁保留著大樹為我們遮蔭,沿途立著圓柱形的林迦(Linga),是印度教中陽具的代表,也代表著祖先的崇拜。
▼圓柱形的林迦(Linga)
塔門前則有那迦(蛇神 Naga)欄杆及護城河,標準的吳哥寺廟建築配置。
兩側的那迦欄杆前頭立著七頭蛇神雕像,蛇神後方有善惡神23尊拉著(多數的頭部已經被偷走了)。
這是印度教的神話中「乳海翻騰」的故事,那迦蛇神作為繩子讓眾神攪動乳海,生命及萬物因而誕生。那迦欄杆壯觀又有氣勢,雖然七頭蛇神雕刻已經隨著時間過去風化嚴重。
▼護城河後是塔門。
通過塔門後來到壯觀的寺廟本體,親眼見到吳哥窟的歷史,真的很震撼。
雖是佛教寺廟,但四處可見印度教的元素,是相當值得注意的細節。
印度教中的林迦(Linga)及優尼(Yoni)分別為陽具及女陰象徵,外型分別是圓柱體及方形凹槽台座,普遍出現在吳哥窟的寺廟中,代表了生命的輪轉,求子女者也會到此地參拜。
牆與柱上也有眾多印度教女神雕像,不過寶劍塔的浮雕毀損較嚴重,雕刻方面就不是那麼精美了。
塔門上的山形牆是吳哥建築的特徵,山形牆上通常有著印度教神像、女神,或是供養人等等雕刻。
進入寺廟內,抬頭可見大石塊堆疊的屋頂,以前因為有天花板裝潢,所以是看不見這些石塊的。
而寺廟內層層的門是我最喜歡的景象,越接近神像處門就越小,小到需要彎腰進入,也代表著人們對神的敬仰。
寶劍塔的中央塔一開始為供奉七世國王父親的神像,但現在放著的是浮屠,周邊牆上有些小圓洞,原本滿滿鑲著寶石,請想像那時的金碧輝煌樣。
寶劍塔範圍很廣,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在這裡,並從不同的門進出,省去了走回頭路的時間。
在這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歷史感,以及埋藏在樹林之中的神祕感。
在另一個塔門入口處旁有座『藏經閣』,這是吳哥廟宇幾乎都有的建築,作為經文存放之處。藏經閣多為粗圓柱建築,倒覺得有些歐洲風情。
▼『那迦』蛇神及神獸『卡拉』(像中國的饕餮)的形象廣泛出現在吳哥廟宇中。
▼也有石獅像守護在廟宇前。
▼我們從另一個方位的塔門離開,塔門前一樣有著那迦欄杆與沒了頭部的善惡神。
▼居民騎著機車穿梭在世界遺產中。
◤達松將軍廟◢
達松將軍廟也是闍耶跋摩七世國王所建的寺廟,有一說是為了他的大將軍所建,另一說則是為了供奉神明所建,一樣是佛教寺廟,完成於12世紀末。
小規模的寺廟遊客較少,反而更可以靜靜感受吳哥之美。
▼如同闍耶跋摩七世所見的其他寺廟,達松的寺廟塔門上四面也都刻有安詳的微笑臉孔,怎麼看都不膩。雖然達松將軍廟整體保存不似其他大寺廟那樣完整,但這張臉孔卻是那麼清晰。
這是個相對非常小巧的寺廟,來這裡我們主要欣賞『東塔門』,它是座被卡波克樹(也就是在吳哥窟常見的絞殺榕)纏繞的塔門。
雖然比不上塔普倫寺整座寺廟被大樹包圍那樣壯觀,但這樣的小巧寧靜卻也很吸引人。
➥ 延伸閱讀:文明與自然的共生 塔普倫寺 Ta Prohm
雖然是個小小的寺廟,仍不免要多拍些照片。
來欣賞達松將軍廟的東門需要從西邊進入,東邊的入口因為被大樹包圍沒有開放。因為這裡尺度小,我們看完了東塔門很快就離開了(跟團行程就是這樣)。
離開時導遊推薦大家嚐嚐柬埔寨有名的『棕糖樹』果實,棕糖樹是柬埔寨的國樹,全身都是寶,果實可以吃、汁液可以喝、還可以製成棕糖,來到柬埔寨一定要試試。
------
➥ 延伸閱讀:柬埔寨神秘吳哥窟。品冠旅遊5日跟團行程及心得
------
⇘ 與我聯絡 ⇙
★ IG: trip.here.there
★ email聯絡我:jennyistraveling@gmail.com
★ 留言請登入才能即時收到回覆哦
★ 非痞客邦帳號請不要使用悄悄話留言